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,秋实的四个项目组,借鉴姜嫽运用于LD公司的数据分析模式。在其他项目中,大胆运用和实践,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。公司也通过这些项目,重新回归了顶峰时期的业绩。
秋实终于在新的市场环境中,通过运用新老经验,生存了下来,并换发出新的活力。
这几个月里,周董思考了很多事情。这次,他又渡过了一场难关,也是一次思想的重生。市场环境变了,企业需求变了,而秋实,也应该变一变了。
九月初,又一个秋风微凉,桂花飘香的季节。周董站在茶室的窗前,向远处眺望。他觉得今年的秋天,天空格外的蓝,楼下的桂花树,长的格外茂盛。像他此时的心情一样,格外的开朗。
“咚咚咚”一阵敲门声。周董回头,几位股东站在门口。
“进来,进来。”周董招呼大家坐下,像往常一样,沏一壶好茶,边喝边聊。
只是今年与往年不同,坐在他周围的人,少了几位老搭档,多了几位新股东。六位新股东,一组的程源,二组的苏晓雨,三组的朱志远,四组的姜嫽、郑雯和陶然。他们也是第一次,来到公司的茶室开会。他们觉得新奇,左看看,右看看,又不敢有太大的动作幅度。
“找大家过来,是想跟大家商量一下,公司接下来的发展方向。这两年,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市场变化,给公司带来的影响。不仅仅是我们,各行各业在新的经济形式下,或多或少都经历了一些变革。”
大家纷纷点头,心里都有同感。
“所以,接下来,公司要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。你们六位新股东,要优先发言。你们代表了公司的未来,你们也有最接地气的思维。我们这些老员工,想听听你们的见解。”周董看着六位新股东,眼神里充满了期待。
陶然快人快语“周董,我们六个都没有管理公司的经验,哪来的见解?”
“是啊,周董,我平时就埋头干活,让我多加点班,吃点苦都不在话下。但是,说起对公司的发展,发表见解,我真说不出来。”程源向来是干活的主力,吃苦耐劳,为人也不善言辞。
李琳一看,赶紧鼓励大家。“说一说嘛,没有对错,说说自己的真实想法就行。”
就在周董说,让大家发表见解的时候,马上触动了姜嫽的某跟神经。她曾经对公司的核算体系,感到非常困惑。对于公司,没有给新人全面锻炼的机会,同样感到困惑和不安。她的心里,早就有很多问号。这些年,她一边观察,一边自己解题。但是,始终只停留在想的阶段,没有说出口的机会。今年,她打算,说一说。
“周董,我有想法。”这句话一出口,大家齐刷刷的看向她,她一下子竟有点紧张。不管了,总算有个一吐为快的机会了。
“我对公司的核算体系,感到困惑。”姜嫽说的声音很轻,但是,大家都听清了。
李琳看了一眼陈征,意思是,说到点上了。郑雯看了一眼陶然,意思是,真敢说。
姜嫽接着说“我们公司,一直是每组的组长,自行负责组内员工的工资、提成。有公司统一安排的项目,但是,以组长拓展的业务收入为主。虽然根据项目要求,各组人员互有合作,但结算时,是亲兄弟明算账。这样的结算方式,割裂了公司的统一协作能力,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。”
“那你……有什么建议。”这次,周董很想听听大家各抒己见。
“我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,能不能把所有组长拓展来的业务,加上公司的业务,集合在一起。由公司统一安排、分配,每项业务,分配给最合适的人来做。再制定一套详细、实用的选人、晋升、奖惩、分配制度,通过制度,优化公司的人员结构,并且提升人员的业务素质。”姜嫽说完,室内一片沉默。这是公司成立以来,就在执行的制度。大家心里明白,这项制度的弊端,但是,碍于周董和部分股东,多年的习惯,没人说破。
“你提的这个建议,我也想过。”周董并没有表示异议,他确实早说想过这个问题。
陶然一听,感觉有希望,马上说了自己的想法。“我和姜嫽的想法,差不多。觉得这样的核算体系,容易让大家局限在小圈子里,不能在公司范围内,形成合力。”
“对,我也这么认为。”郑雯早就想开口,结果被姜嫽和陶然抢了先。“还有就是,需要将公司利益与股东个人利益捆绑起来。这个利益,不仅仅指分多少钱,还要涉及人才的培养,以及对公司整体发展有益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