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补税?还是不补税?”是这些天,同事们私下里,谈论的话题。
二月份,秋实事务所参加税务局税务注销项目的招标,三月份中标了,一共五家事务所中标,秋实是其中一家。根据与税务局签订的《委托涉税鉴证业务服务合同》,需要对税务局指定的企业,三年经营期及清算期的涉税情况进行鉴证。
董事长周毅开会时,要求大家尽量查出些问题来。但是,一部分善于抓业务契机的员工,想通过税务局指定的被检查企业,拓宽业务渠道,或变成自己今后的客户,从他们身上赚更长远的钱,而不是一锤子买卖。即便注销,有些老板可不止一家公司,这些都成了他们的目标。
一个普通的星期四,座位旁边的几个人,又开始悄悄议论。姜嫽来新公司一个月了,现在,她正盯着电脑,专注的写报告。“哎、哎”项目四组的郑雯凑过来“要是你,补税?还是不补税啊?”
“补啊,接了税务局的业务,就代表税务局。”姜嫽专注在报告上,没有加入周围同事们的聊天。她知道自己,在待人接物方面,有时像个愣头青。郑雯她们,比自己小一、二岁,刚跟她们一起工作时,姜嫽觉得有点无措,感觉人家都比她会为人处事。她刚进公司,想给大家一个好印象,少说话,多干活。
“但冯老师说的也对啊,最终的目的,是增加公司的收入。松松手,让这些企业,变成自己的客户,这才是长远收入。”郑雯说。
“你的消息真灵通,冯老师是一组的,也能打听出来。怎么变成自己客户啊,不会啊。”
“我也不会,但是想找个会的,学一学。”郑雯窃笑着,走开了。
这时,第四项目组的组长金勇,把大家叫到会议室开会。“税务局委托的注销,我们四组,先分到两家。后续还有,是分批下放的。我手里这两份税务局的委托书,是对SD公司和SE两家公司注销的涉税情况进行鉴证。这种单子金额不高,但是对公司来说意义重大,老板很重视,要求大家尽量查出些问题来。”
大家纷纷点头“好。”
此时,郑雯有疑惑“金老师,我第一次接触税务局委托的业务。以前,我们对客户负责,为客户服务。现在,是站在客户的对立面,要查出他们的问题,能这样对客户吗?”
“不、不、不,我强调一下啊,这样的业务,不能叫客户。这里是三方关系,我们事务所、税务局、被检查的企业,这里的主体有三方。而我们的自有客户,是我们和客户,这是双方关系。被查企业,是按照税务局的抽查名单。里面有几家,是我们的自有客户,我们已经退回了,按规定这是要回避的。我们的目的是,按照税务局的要求,对企业进行检查,我们要用税务局的视角,对待被检查的企业,清楚了吗?”
“清楚了”
金老师开始分组“我们每家公司的进场人数,不能少于两人。这次呢,我们组先出四个人,来审查这两家公司。郑雯、姜嫽一组,许萍、陶然一组。”
“好”
“你们先联系企业,预约进场时间,时间定下来后,告诉我。因为,我们每个组,都要向公司汇报工作进展情况。”
“好的”大家各自散去,回自己的坐位。
金老师把SD公司的税务委托书,交给姜嫽时,小声的说“林总说,分给你一单。”
姜嫽有点愕然“呃,谢谢。”接过委托书,姜嫽对林总的关照,心存感激。
电话预约的很顺利,然后发邮件给SD公司,确认下周一上午九点进场,并把委托书扫描件和资料清单发给企业。
到了预定的周一,姜嫽早早出门,早到了半小时,郑雯还没到,她就坐在SD公司前台旁边的沙发上等。到了8:50,接到了郑雯的电话“姜嫽,我家里有事,去不了了,我刚才跟金老师说过了。”
姜嫽一惊“什么,来不了了?”
“你就按照资料清单,今天把资料收上来就行,回来咱俩一起看。”